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今年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紧围绕“三城”建设,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立足“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先进”,着力固基础、稳增收、育亮点,高质量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不断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断缩小收入和发展差距,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
(一)强化动态监测帮扶。落实监测范围年度调整机制,合理确定2024年防止返贫监测收入参考范围。坚持全面筛查、重点排查和常态化监测相结合,组织开展集中排查,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对新识别的监测户每户明确一名人员作为帮扶责任人,因户因人落实开发式、兜底式帮扶措施,进一步提升防止返贫监测精准性、帮扶实效性,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存在高额医疗费用负担的,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及时消除返贫风险。持续完善“区块链+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信息系统,优化预警平台各项功能,加强部门信息共享,不断提升防返贫监测帮扶实效。定期组织开展帮扶成效评估,确保监测对象有序消除致贫或返贫风险。根据过渡期工作实际,研究推动防止返贫监测与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并轨。
(二)巩固提升“三保障”、饮水安全和兜底保障成果。强化行业部门主管责任,扎实开展帮扶政策宣传落实情况专项治理,常态化抓好问题排查整改,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完善控辍保学机制,落实教育帮扶资助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助学活动,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综合保障功能,落细健康帮扶政策,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加强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等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日常监测,对新出现的危房及时实施改造,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加强对安全饮水情况动态监测,加大对现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力度,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落细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帮扶、农村养老服务等保障措施。
二、切实增加脱贫群众收入
(三)强化稳岗就业。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全区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人数不低于325人。强化劳务协作,落实交通补贴、吸纳就业奖补等各项政策。推动就业帮扶车间高质量发展,管好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在工程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优先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实现有劳动能力、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应就业尽就业”。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统筹高素质农民培育、雨露计划培训、乡村工匠培育等培训计划资源,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持续打造“管委会+职业院校+企业+个人”从职业院校培训到就业四位一体的“雨露计划+”就业模式,确保“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深入开展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信息排查整改工作,动态更新就业状态,确保全区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信息真实准确。开展脱贫人口就业帮扶示范点创建活动,积极争创市级脱贫人口就业帮扶示范点。
(四)强化产业帮扶。加大财政衔接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力度,确保各级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不低于50%,中央财政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不低于65%,且不低于上一年度,重点支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全产业链开发。督促指导镇(办)、村抓好新产业项目的谋划和实施,结合我区食品名企集聚的优势,围绕食品加工延链、补链、建链,谋划适宜我区实际的农字号项目,提高项目入库质量和产业发展后劲,确保产业帮扶项目早立项、早竣工、早收益。深入实施产业发展行动,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分类提升帮扶产业,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的思路,持续做好帮扶产业分类指导,推动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促进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让脱贫群众更多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强化对帮扶车间、产业帮扶基地、龙头企业、村级光伏电站等载体的监管,确保规范管理运营。
(五)强化增收举措。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脱贫人口增收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精神,聚焦脱贫人口、监测对象,通过社会保障、社会帮扶、盘活用好农村资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乡村发展建设治理水平等方式,多措并举促进增收。发挥脱贫群众主体作用,调动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积极性,提升脱贫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更多依靠自己努力增收致富。
三、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六)激发脱贫群众志气心气底气。坚持志智双扶,发挥脱贫群众主体作用,让脱贫成效更可持续、增收致富更有奔头。加强政策引导,倡导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激励勤劳致富。加强教育引导,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选树勤劳致富典型、星级文明户等,促进群众比学赶超。加强道德引导,指导完善“一约四会”,鼓励建立“孝善基金”,持续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引导脱贫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七)积极开展社会帮扶。深入开展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发挥科技特派员、产业顾问组等帮扶作用,引导社会爱心人士、志愿者等积极参与社会帮扶,更多地为脱贫村引进理念、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凝聚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合力。持续加大消费帮扶力度,不断完善“1+N”消费帮扶模式,充分发挥消费帮扶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作用,规范提升消费帮扶专柜运营工作,促进消费帮扶工作更加规范、更可持续。
(八)统筹用好帮扶力量。落实各级干部联系涉贫村、脱贫户(监测户)机制,加强走访帮扶,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持续抓好驻村结对帮扶,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的管理和服务,促使把更多资源、精力用于增强涉贫村和脱贫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上。
四、强化工作支撑保障
(九)优化完善帮扶政策。完善行业部门协同联动长效机制,督促行业部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工作力量等总体稳定,继续推动政策调整优化、衔接落实。研究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与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不断提高帮扶工作水平。
(十)加强衔接资金和项目管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支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在全市获得“良好”以上等次。建好2024年区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确保入库项目经过充分论证,项目储备规模充足,项目信息录入完整。加强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进度等跟踪督导,开展衔接资金和项目管理的培训,推广应用《河南省衔接资金全流程操作手册》,规范衔接资金项目全流程管理。指导各镇(办)、村做好项目资产确权移交,强化项目资产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督权、处置权管理。
(十一)加大金融帮扶力度。坚持小额信贷和精准企业贷款“双轮驱动”。加大对脱贫群众和乡村振兴领域信贷服务力度,重点支持主导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龙头企业等发展壮大。全力推动“富民贷”、富农产业贷政策落实,让更多农户获得金融资金支持,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加大农业产业保险投入,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探索新保险品种,确保乡村产业项目健康发展、资产收益平稳。组织开展金融政策宣传培训,继续综合运用通报、督导、调研、调度等方式,推动金融帮扶工作高质量发展。
(十二)强化宣传引导。加大市级及以上主流媒体宣传力度,常态化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宣传我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成就成效、新风新貌。
(十三)从严督导考核。坚持常态化督导暗访与集中督导调研相结合,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工作作风等方面,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查、暗访、调研工作,对督导暗访调研中发现主要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交办,跟踪整改落实。抓好国家、省级、市级2023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以及省级审计反馈相关问题和日常监测、督查发现问题整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开展2024年度考核评估,做好国家、省、市2024年度考核评估服务保障工作。
(十四)抓好乡村振兴系统干部培训。科学制定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培训与视频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扎实推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振兴系统干部政治站位、业务能力和抓落实本领。
五、提升涉贫信访和涉贫舆情办理水平
(十五)妥善处理群众涉贫信访。畅通信访渠道,加大重点行业部门政策咨询和区级监督电话宣传力度,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办)、难事不出区”。持续开展涉贫信访“大排查大化解大提升”活动,运用“五群”工作法常态化入户走访,主动发现、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继续实行重点信访案件“交办”制度,压实首访责任制,落实领导包案制和限时办结制,严格受理告知、办结反馈时限,切实提高涉贫信访工作办理效率和质量。常态化开展对重复访、回访不满意事项的跟踪督办。
(十六)做好涉贫舆情应对处置。持续推行“2345”工作法,加强涉贫舆情全天候全网监测、应对处置和跟踪问效,健全与全部门之间舆情信息共享、会商研判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化解。坚持属地原则,落实主体责任,积极主动应对,尽快澄清事实、处置到位,防止炒作发酵。分析研判舆情发生原因、发展态势和解决办法,总结网络涉贫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不足和经验做法,提升应对处置水平。
(十七)有效防范化解风险。认真梳理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帮扶产业发展、脱贫人口就业、衔接资金使用管理、项目资产运维、自然灾害、涉贫信访和涉贫舆情等方面潜在的风险隐患,做到有预判、有预案、有预备,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抓好乡村振兴领域安全生产,重点关注帮扶产业项目、就业帮扶车间的运行情况,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扎实开展人员密集型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排查清理帮扶项目拖欠农民特别是脱贫群众工资、拖欠工程款问题,保障群众切身利益。